馬山據點播音站,鄧麗君即曾在該處對大陸心戰「喊話」
2007.07.01

夏季的翟山坑道非常清涼,遊客進入坑內除可享受天然冷氣外,還能看到水道中因光線的投射,而產生花崗岩倒影的景象。(軍聞社記者李岳耿攝)

金門探坑道 金門之美值得國人親身體驗


(軍聞社記者李岳耿特稿)
由於早期金門戰地政務時期嚴格管制,為當地保存極具特色的生態資源與文化資產,當遊客實際走訪島上的閩南式建築、戰役史蹟及傳統聚落,彷彿進入歷史長廊,只要用心體會,不難發現金門之美。

自解除戒嚴並開放觀光後,使得曾在前線服役的官兵,能有機會帶眷屬重新回到戰地,看看昔日當兵的營區和碉堡,同時也讓許多嚮往金門的遊客,有機會探訪戰地的神秘面紗。

與大陸相距只有一千八百公尺的馬山據點,坑道全長一百七十四公尺,讓進入地道的遊客,有如走地下迷宮的感覺,穿越長長的坑道後,可使用高倍數望遠鏡瞭望對岸,是金門最受遊客喜愛參觀的「據點」。

馬山據點內還有一座播音站,在兩岸對峙期間,是心戰的重要基地之一,已故藝人鄧麗君,即曾在該處對大陸心戰「喊話」;「君在前哨」的戰地印象,讓曾在馬山服役的戰士念念不忘,每年總有一些老兵重遊舊地,在播音站門口暢談陳年往事。


另外,金門著名的瓊林戰鬥村,當時在地下六公尺深,開挖主、支坑道,全長一千三百五十三公尺,以村公所為指揮中心,共有十二處緊急出入口,四通八達貫穿全村,形成一處綿密的聚落防禦網,是與「瓊林風獅爺」有同享盛名的景觀。這處保存完整的聚落坑道內,目前仍可見到昔日民防隊員支援國軍作戰,保鄉衛國的地下水井、對講機、發電系統和作戰中心,可帶給遊客不一樣的「地下金門」體驗。

而在金門西半島中心位置的盤山戰鬥坑道,位於金寧鄉盤山村金鼎國小旁,入口是一座兩用堡,該坑道於民國六十五年完工,並在九十四年發包整建,坑道幽暗、彎繞狹小,寬度在兩人交會時需側身才能通行。

盤山坑道是自衛戰鬥時使用的民防坑道,利用紅土礫層地質開挖後,再用鋼筋水泥灌漿鑄成的坑道,其用途可用來躲避敵軍追殺、藏身兼反擊之用,坑道全長二公里,有十二個出口,出口不是防空洞,就是民眾的住家,目前僅開放七百公尺供遊客參觀,遊客走在幽暗迂迴的坑道,可感受戰爭時的緊張氣氛。

民國五十年間興建的大金門翟山坑道,共有坑道與水道兩部分,坑道全長一百零一公尺,另呈「A」字型的水道總長三百五十公尺,最早是屬於海軍小艇隊所有,為一小艇坑道,可容納小艇四十二艘,至今在岩壁仍留下十字鎬等人力工具的鑿痕。

夏季的翟山坑道非常清涼,整個坑道濕氣極重,岩壁與走道不斷有水滲出,進坑道會經過當年部隊辦公室的空房間,走下階梯後,就可以看到水道中,因光線的投射,而產生花崗岩倒影的景象,至於A字形的兩端出口,則是已經封閉,坑道外面的展示區陳列當年使用的登陸小艇、機關槍等防衛武器。

座落於小金門島,與翟山坑道對口的九宮坑道,主水道全長七百八十公尺,五處副水道也有一百九十公尺,規模比翟山坑道還大,同樣是「地下金門」的代表作,也是世界級的戰役史蹟和戰地文化資產,是值得一遊的金門軍事景觀。



金門戰鬥營學員參訪馬山 體驗前線氛圍


(軍聞社記者李岳耿金門三日電)
金門暑期戰鬥營邁入第二天,防區安排學員前往聞名中外的「馬山據點」,以及八二三及古寧頭戰史館參觀戰史遺跡等課程,期能讓青年學子們近距離瞭望廈門,體驗身在前線的感覺。

上午九點半,百餘位學員們搭乘十噸半軍用卡車抵達馬山據點,並區分成六組,課程組別包括實際操作國軍制式播音裝備,模擬「心戰喊話」實況;親臨金門海防最前線,參觀有「天下第一哨」之稱的馬山海防哨所;觀摩「一0五榴砲砲操」,實地走過圓頂式、長廊型坑道,並模擬海岸線攻防射擊時,「與陣地共存亡」的緊張、刺激氛圍。

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安排解說員,詳細地向每位學員介紹,與大陸相距只有一千八百公尺的馬山據點,該坑道全長一百七十四公尺,讓進入地道的學員們,有如走地下迷宮的感覺,穿越長長的坑道後,可使用高倍數望遠鏡瞭望對岸,是金門最受遊客喜愛參觀的「據點」。

馬山據點內還有一座播音站,在兩岸對峙期間,是心戰的重要基地之一,已故藝人鄧麗君,即曾在該處對大陸心戰「喊話」,「君在前哨」的戰地印象,是馬山讓人津津樂道的歷史之一。

下午二點,戰鬥營學員區分為兩批,分別前往八二三及古寧頭戰史館參觀,透過戰史講解及戰爭遺跡,緬懷國軍官兵當年英勇抗敵的壯烈事蹟,並藉戰史影像教學及現地戰術教育,激發學員記取「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」的歷史意義。